他当过兵、打过工、干过主任、做过经理。然而,他却毅然放弃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回到老家山沟里,潜心砖研酿酒技术,一心带领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他,就是关兴镇高炉村农村能人党员李春勇。
1993年,李春勇离开家乡到云南省蒙自县当兵入伍。军营里,李春勇每天除了辛苦的训练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平时大家有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正是因为这种积极向上、不怕吃苦的精神,李春勇被选为班长。三年中,李春勇一直是领导眼中的好战士、战士心中的好班长。
1996年底,李春勇谢绝了部队的挽留,退伍后被分到瓮安县瓮福煤矿办公室,由于在部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不久就担任了办公室主任。有一次,李春勇从家乡带了几瓶包谷酒给单位的同事品尝,没想到他们竟异口同声地说好酒。由于自己先前便略微懂得一点酿酒技术,于是,李春勇便开始自己学着酿酒。每天下班后,他便开始制曲、配方、勾兑,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李春勇通过改变原材料制作成了口味不同的10余种酒。单位同事都对他说:“李哥,我喝了你送的酒,上夜班不感觉困了,回宿舍照镜子,发现‘熊猫眼’不见了,你的酒里放了什么灵丹妙药?”同事的肯定,给了李春勇莫大的信心和鼓舞,从那时起,他便立志今后要自己开办一个酒厂。
2003年,李春勇正式辞工回到家乡,在瑞安水泥厂当起了销售经理。但喜欢酿酒的他却并未忘记办酒厂的梦想。在经过前期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后,2011年,李春勇投资25万元,在家乡关兴镇高炉村里建起了厂房,购进了年产50余吨的现代酿酒设备,正式着手了对酿酒的探索和实践。
在谈及为什么要将酒厂办在家乡高炉村时,李春勇说:“关兴镇是我的家乡,这里山清水秀,水质极好,很适合开办酒厂。而且高炉村没有什么特色产业,老百姓一辈子都是靠种植业为生,如果我来到这里办厂,既能够收购周边群众的农作物,还能带动一些想发展产业的农户,积极的投身到发展产业的路子上来,改变过去贫困落后的状况。”
万事开头难。由于缺乏经验,李春勇每天就像无头苍蝇般到处窜,一个人跑上跑下的购置糯米、锅炉、高温罐装机、贮酒罐、过滤器等设备。而且由于酿酒技术掌握不到位,酿出的酒又酸又涩。为什么同一方法在家乡却酿不出好酒来?李春勇百思不得其解。但李春勇没有气馁,他独自先后到风冈、仁怀学习先进的酿酒技术,同时还参加了贵阳等地举办的技术培训班,学到了先进的蒸馏过滤提纯技术,解决了技术难题,为酒厂正式投产打下了基础。
回到家乡,李春勇立马就来到酒厂开始试验。他用玉米做原料,将玉米放在发酵池中进行发酵,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4摄氏度。然后进行加热,利用沸点的差异将酒精从原来的酒液中浓缩分离,冷却后形成蒸馏酒。那短时间,李春勇吃住都在酒厂,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做好每一个酿酒程序。当一屡屡沁人心脾的美酒从冷却管中流出时,李春勇既紧张又兴奋。他盛起大半碗酒,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口自己酿造的美酒后,突然高兴的跳了起来,高兴的喊道:“我成功了,成功了。”
成功酿造出美酒的李春勇将自己酿的酒取名为老林河酒。如今,老林河酒不仅质量好、口味佳,而且还具有养颜、补血、润肤等功效,深受客户的欢迎,主要销售到余庆、湄潭、风冈等地。
在创业初见成效后,李春勇为带动当地老百姓走上致富的道路,他将每次烤酒剩下的酒糟免费提供给附近村民喂猪,并采取定点收购的方式,用不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玉米,节约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另外,他还以订单收购,带动了50多户农户种糯米,为当地农户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高炉村民李正常高兴的说:“以前我们老百姓收的农作物要挑到几十里去卖,现在李春勇老林河酒厂开办以后,方便了我们老百姓,也带动了我们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问及今后的打算,李春勇笑着说:“人的一生看起来虽然很漫长,但其实很短暂,只要是认定的事情,我就一定会坚持的做下去。今后,我将进一步扩大酒厂的规模,将老林河酒这块牌子打响打亮。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我们当地的老百姓走上发展产业的路子,早日摆脱贫困。这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家乡人的情结,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