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余庆县健全完善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建立三个体系,保障工作正常运行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了余庆县党代表联络服务办公室,各乡镇设立党代表联络服务工作站负责对党代表常任制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按照“四个有”的标准建立党员工作室,并明确专职人员处理日常事务。
自2014年开展党代会常任制以来,余庆县共成立了81个“党代表工作室”,并每年预算20万元用于党代会常任制日常工作经费。为党代表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人力、经济、阵地保障。
二是建立工作运行体系
结合实际制定了《余庆县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余庆党代表视察调研制度》《余庆县党代表提案、提议制度》和《余庆县党代表学习培训制度》等配套制度,并贯彻实施《余庆县乡镇党代表询问、质询制度(试行)》和《余庆县乡镇党代表民主评议乡镇党政班子及其成员制度(试行)》,对党代表联络服务日常工作进行了规范。
2014年全年,余庆县党代表列席相关会议40余次,组织党代表学习培训22场,开展视察调研活动24次。
三是建立制度考核体系
县党联办每半年一次对各乡镇党代表常任制的相关工作进度进行督查考核,并对各乡镇的工作完成进度进行通报。年底还将对优秀的乡镇党委、党代表进行表彰。
二、开展三项活动,促进工作创新开展
一是开展“三联”活动
实行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机制”。结合“干部下基层”“干群全覆盖,双向100%”和“同步小康驻村 ”等工作,按照党代表是领导干部的,每人联系3名以上党员群众,不是领导干部的党代表每人联系2名以上党员群众,开展结对帮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服务。
目前余庆县各级党代表共联系1565名群众,办理实事860余件。提供致富项目19个,实现经济效益1448余万。
二是开展询问、质询活动
探索制定了《余庆县乡镇党代表询问、质询制度》,把党代表询问活动纳入各乡镇党代会议程,由大会主席团主持询问,由被询问对象现场答复,对确因特殊情况不能现场答复的限时书面答复。2013年各乡镇党代会年会中,参会代表共现场提问41件,38件现做了现场答复,有3件因政策原因于会后作了书面答复,整改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17个。充分保障了党代表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是开展“三诺”活动
党代表率先实行承诺践诺,对群众所反应的意见建议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党代表按照自己的承诺按时践诺,并建立了“代表自评、领导点评、群众参评”的“三评”制度,对党代表承诺践诺事项进行“三评”。充分彰显了党代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在2014年的工作中,余庆县党代表共为群众办理实事 500余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18个,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多起。
三、注重三个结合,突出工作能力成效
一是与基层党建相结合
在镇村重新梳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大力推进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开展 “名誉村委会主任”聘任活动,进一步夯实了服务型党组织的核心标准。余庆县聘任了40名“誉村委会主任”,鼓励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贵州京宸投资集团董事长陈攀,被聘任为敖溪镇柏林村“名誉村委会主任”后,多次到实地考察调研,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乡村(柏林)发展示范区”的思路,并与柏林村签订了1个亿的意向性投资协议。
目前,余庆县40名“编外村官”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产业项目42个,带领800余户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是与社会和谐相结合
党代表定期走访亮身份、察民情、听民意、作表率、起作用,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通过党代表“三诺”活动,把服务性党组织作为核心思想,达成了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有效作用。积极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党代表通过视察调研了解实情,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各镇村年终党建目标考核,强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出了以发展“服务创收、镇村带动、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四型集体经济为核心,为全面推进“消灭空壳村”提供了有效保障。
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了自己的主导产业。位于县城所在地的白泥镇子营和梓桐两个社区,分别修建了农贸市场,每年能为集体带来收入80万元。构皮滩镇太平社区在新建办公楼建设中规划了1个商用停车场和两层商业用房,建成后预计每年给集体增加收入15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余庆县空壳村数量已由去年的31个减少到11个,降幅为64.5%,余庆县69个村(社区)均制定了集体经济发展具体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