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工作 > 人才风采
返乡创业结硕果 带领乡亲共致富
发布日期:2015-04-2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记余庆县创新创业人才骆地刚

    有人说他傻,在外任经理、年薪高达60万元不做,要回来找苦吃;也有人说他笨,明显是“亏本”的事情仍然做;还有人说他疯,高楼大厦不住住荒山野岭…… 

  返乡,源于一份乡情。

  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牵动着骆地刚这位游子之心,正所谓“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家里的土窝窝”。因为他始终不忘那份情——乡情。

  骆地刚,男。1974年出生于贵州余庆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93年高中毕业后,随着打工热潮南下打工。经过多年的打拼,2001年任‘龙海市星茂工艺品有限公司’研发部主管;2003年任该公司副总经理至2014年,就在公司经营最为辉煌的时候,就在生活过得温馨舒适的时候,就在一切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他没有停止步伐,而是静心思考。他从城市里的安乐与舒适想到了农村的艰苦与不便;他从城市的繁荣与富强想到了家乡的贫穷与落后;他从城里孩子的优裕与富足想到了农村小孩的贫乏与无知……

  于是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回乡创业。

  创业,源于一份坚持。

  返乡创业,成就事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但骆地刚坚守住了那两个字——坚持。

  骆地刚告诉我们“只要认准的事,能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于是他开始在全国各地考察茶产业,决心要弄清楚茶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

  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学习后。骆地刚便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起挨家挨户流转村民的土地。大部分村民认定是个亏本的事情,都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来。特别是一位固执的老年人不仅不愿意,而且还风言风语。但骆地刚没有放弃,他坚持每天登门造访,求助于村委干部,最终因他那真诚的话语和坚定的目光打动了这个老年人。自此,老年人不仅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来,还去说服不愿意流转土地的人。最后,骆地刚成功得到流转土地290亩。

    困难之处不仅仅是土地流转的问题。但认准茶叶产业的骆地刚牛拉也不回头。山上的土地由于常年无人耕种,杂草丛生。可他二话没说,拿起锄头、镰刀就开始干,日复一日奋战山野。手掌磨破了、衣衫划破了,他依然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百亩的土地就翻犁好了。即使后来他请了工人打理茶园,仍然坚持与大家一起同吃同劳作。因为他深知,只有体验所有的劳作环节,才能更体谅大家的辛苦,和大家走得更近。

  他从最初的开沟整地到栽茶苗;从施肥、除草、驱虫到茶叶加工成品,都精通掌握着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如今,骆地刚的茶叶生产基地已经达到2326亩。

  致富,源于一份梦想

  如果自己种茶叶赚了钱过上了好日子,还要帮助别人,让当地群众一起发家致富。这是骆地刚最初返乡创业的初衷——梦想。

  说到做到,逐步因种植茶叶发家致富过上好日子的他,便开始着手引领当地群众一起发家致富。为了把村里有条件的农户集中到发展茶叶产业上来,他先组织了部分村民参观自家的茶叶生产线。参观学习后,一些村民们便开始萌生种植自家茶叶的念头。但有的村民家境困难、欠缺资金,即便有想法,没资金要谈发展完全是一句空话。他了解后,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借钱给他们做启动金,他的帮助就是给这些村民服下一颗定心丸。不懂技术的,骆地刚便无偿提供帮助,白天没有弄懂的,他利用晚上的时间登门手把手指导。

    这些年,骆地刚资助了十几个贫困孩子,圆了孩子们的读书梦,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都会主动向他报告,他和孩子们早已亲密无间了。为了让当地农民有活干,他正在逐步扩大产业,延伸产业链,种植核桃、栽种金银花、发展苗木……

  如今,他还在为自己的茶叶生产而忙碌着,他不求有惊天动地的产业业绩。但他仍将行走在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茶叶产业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继续为实现领群致富而不懈的努力着。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最新文章
扫一扫
使用移动设备
定制阅读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