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联工作 > 代表风采
咱们二龙有个“蔡巴二”
发布日期:2016-02-01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二龙村地处松烟北段,地理环境差,以前曾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多年来二龙村一无支柱产业,二无土地资源优势,三无便捷的水利设施,四无通达的交通设施,五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又被人们称为“五无”村,是一个女儿不愿嫁、干部不愿去的地方。

  有这么一组数字,读着不但不会让人感到枯燥,反而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思索,这些数字变化的背后到底有着一股什么样的力量?松烟镇二龙村近几年来的变化完全可以用这组数字来勾勒:2007年至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850元增加到4750元,绿茶种植从原来零的突破发展到种植面积4000余亩,粮食产量从950吨发展到现在的1200吨,三年来新修公路616.2公里,人畜饮水建设解决1406人、724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茶园新村2009年被评为遵义市十佳新农村创建示范点村。二龙村这几年来的巨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一条是“有一个务实肯干的蔡主任,有一个人人叫好的‘蔡巴二’”。镇领导在评价该村工作时,一语道破了真谛。“蔡巴二”即蔡仕祥,是二龙村委会主任,由于其勤劳务实、一心为民,广大干部群众都不叫他的名字和称谓,而是亲切的称他的小名蔡巴二。由此可见,蔡仕祥在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水利设施建设,一分一分筹来

  上任伊始,蔡仕祥就把水利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水利第一”的思想观念,他通过观察及走访群众后发现,人饮困难、沟渠淤塞和山塘渗漏是全村群众反映的一大热点问题,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是二龙地处偏远,水利兴修难度很大;二是由于多年没有疏通,淤泥大量堆积;二是山塘水库年久失修,防洪灌溉功能退化。水利不兴,谈何小康?沟渠排水不畅便造成涝灾,山塘不修就难防旱灾,河道淤塞之害一日不除,农业生产隐患便一刻存在,蔡仕祥决心兴修水利大动脉。他亲自起草了实施办法,利用广播等进行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加强对水利事业的认识,鼓励群众自筹资金,自觉维护水利设施的完好。在此基础上,他率领村委会干部和村民组长“四面出击”耐心细致做通工作,对人为设障的沟渠进行一次大清理,共拆除鸭圈23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各村民组进行经常性清理。村民们到村委会办事,发觉蔡主任不在,常常会唠叨一句:“准是又去跑项目去了”。蔡仕祥清醒的认识到水利项目不会自己跑到二龙来,只有自己主动去要过来。三年来,正是凭着自己的一双腿和百折不饶的精神,他共争取到资金180余万元,先后解决了新建玉河人饮工程,完成凌云水库、玉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解决玉河、新庄、玉龙茶业有限公司、刘寨、幸福、二龙小学1100人的饮水困难。同时还争取了贵州天马集团军工支农帮扶资金3万元结合政府“三小工程”资金,解决了杨湾、钟山、银林、银松、四村民组的饮水困难。现在的二龙村,成功告别了吃水靠挑、收成靠天的落后面貌,全村农田的防涝抗旱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

  通组公路建设,一寸一寸铺成

  时间已跨入21世纪,但二龙村的大部分道路还是“晴天灰尘一阵咳嗽一阵,雨天泥水一身黄土一身”,“只准人过,不让车走”,这样的道路怎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谈起路,蔡仕祥体会最深,他说:“希望在路,致富在人,公路不通,致富之路难通”,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将修建10公里通组水泥路,工程总造价需要上百万元。“投资上百万元新修进村大路”,这在村中无疑是一石击起千层浪,虽然群众修路热情高涨,但对于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上百万元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没钱,蔡仕祥跑县里、镇里,找工头,找老板。同时多次召开会议动员全村人民捐款修路,为了少花钱多修路,他发动群众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挖土、填土。蔡仕祥喜欢把来之不易的建设资金比作“血汗钱”,因此他在动工建设的各方面都精打细算,甘当“老抠”,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验收,他几乎没有休息过,在施工场地,抢修现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蔡仕祥的身影。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蔡仕祥和广大建设者的努力下,三年下来,共争取部门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65万,群众自筹资金42万,新建成玉河—花龙的航天路3.34公里、李家寨水库—杨湾—银林—银松—庙沟—花坪组的李家寨水库环湖公路6.5公里、八滩—夏家沟—梅子寨—二龙场—二龙小学硬化路2.2公里和凉桥—大坳村民组4.1公里通组硬化路,新修公路达16.2公里,远远超过了当初蔡仕祥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的承诺。如今的二龙,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彻底告别了“人过车不过,牵着牛儿过”的羊肠小道。

  绿茶推广路上,一步一步走来

 

  现年47岁蔡仕祥祥当过十多年的小村村干部,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蔡仕祥深知:“在二龙这个大山沟里光靠种粮食是永远不能脱贫致富的,必须让群众有其他的致富门路”。和二龙村接壤的湄潭、凤冈茶叶产业方兴未艾,深深打动了蔡仕祥。但是,老百姓舍不得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和实打实的粮食收成去冒风险种植要两三年后才有收获的茶叶。于是,当选村主任的当年,他说服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搞起了茶叶。一时间,二龙村干部们成了地地道道的农夫,在工作之余,到湄潭进茶苗、到荒山整治土地,忙得不亦乐乎,村干部们承包了500亩土地,开始“背水一战”。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个行动胜过一打口号”。冬去春来,2008年初的凝冻灾害过后,茶叶长出了新芽,原来的光秃秃的几座荒山披上了绿装,变成了绿油油的一片。农民群众看在眼里,喜上心头,迫不及待地向蔡仕祥打听关于茶叶的一切,“怎么种啊,蔡主任?”,“到哪里进苗啊,蔡主任?”,“我也想搞几十亩试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群众懂了,舍不得农田,可以用收益不高的土坡和荒地来种植茶叶啊。同时,蔡仕祥还积极联系省茶科所到二龙建立了实验基地,在农科人员的技术指导下,推广良种良法,选准引进高产茶叶品种,通过努力茶叶产量大幅度提高。二龙村的茶叶种植迅速推广,到2010年底,全村的茶农发展到近百户,茶叶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茶叶产量达到60吨,成功引入茶叶加工企业3家,自建茶叶加工企业1家,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茶叶产业链,茶农收入达到1000万元。而且随着产业链不知不觉中被拉长,产生了长尾效应,形成了以茶旅一体的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吃、住、游、玩接待能力明显增强,以知青饭庄为主的餐饮住宿服务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年接待量达1万人次,有力促进了二龙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蔡仕祥的一系列实事,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群众的称颂。在蔡仕祥的带领下,该村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茶叶种植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并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但蔡仕祥从未停止过为民谋利,带民致富的脚步。目前,该村正在试种特色果蔬,寻求更为合理、更加多元、更为科学的发展路子,相信有这样一位“蔡巴二”,二龙村的明天会更好。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最新文章
扫一扫
使用移动设备
定制阅读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