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出了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要求集中精力、集中火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贵州省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绩,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硬骨头”“钉子户”难以拔除,思想上、行动上以及社会上的一些阻力也将进一步凸显。要实现全面同步小康,就必须变“阻力”为“助力”,让干部精准帮、群众主动为,干群同心同德、同行同向,切实拔出“贫穷根”,念好“致富经”。
加强引导,变思想“阻力”为“助力”。扶贫必先扶志,治穷必先治愚。近日,笔者在相关媒体看到“某县一村民因未被评为精准贫困户,心生怨气,大闹脱贫攻坚群众会会场,被处以5日行政拘留。”的新闻,新闻反映的极端事件是个例,但“当贫困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思想在很大一部分群众中存在。究其原因,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不正、价值观扭曲的表现,因此,干部在帮扶时要强化政策宣传、思想引导,要改变贫困群众观念,树立其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志向,切实变思想“阻力”为“助力”。
强化督查,变行动“阻力”为“助力”。《贵州省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令》规定了道路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旅游扶贫和农村电商发展、教育扶贫和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精准医疗扶贫等七个方面重点,措施具体、施策精准。但政策再好也需要执行,“不干”,政策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要严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通执行”“阳奉阴违”等行动阻力,就必须加强督查督促,让广大干部群众行动起来,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啃掉贫困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
重视宣传,变社会“阻力”为“助力”。当前,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社会的参与度还不够高,一些群众认为脱贫攻坚工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甚至认为脱贫攻坚工作是“纵容懒汉”是“面子工程”,消极言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强化脱贫攻坚工作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营造全员参与、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氛围,切实注入社会力量,让社会、企业、群众主动参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
“贫困,不是贵州永久的标签;无奈,更不是贵州人的本质常态”。我们相信,在中央及贵州省委的高度重视下,贵州广大干部群众以“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变阻力为助力,变压力为动力,一定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攻城拔寨”、打出一个漂漂亮亮的翻身仗。 |